听青年之声 建青年之家 圆青年之梦
——“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工作纪实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吴楚 王岑予 刘洪侠)捡起一枚海螺,静静倾听海的乐章;点开一张网页,细细体味多彩青春的故事。
这是一个属于青年人自己的网站,它既有青春、朝气和激情,也有懵懂、悸动和迷茫。这里是青年人共同的家园,无论你来自哪里,都会在真情回应中感知温暖,都会找到支撑梦想远航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共青团,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努力使团组织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这个网站就是共青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的一项实际举措。
在这里,面对面地对话青年、读懂青年。自4月28日开通至今,短短两个月时间,“青年之声”的点击量就达到1.44亿人次,留言5万条,解答各类青年问题近3000条。
在这里,心贴心地服务青年、联动青年。回应青年期待,“青年之声”建立起八大服务联盟、一个服务委员会和一个专项基金,努力为青年在成长、创业、就业、婚恋、健康、志愿、心理、国学、维权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帮助。
这就是“青年之声”,一个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专门面向青年的互动社交平台。它像一张密织的大网,孜孜不倦地打捞着青年沉默的声音;它像一双温暖的大手,细致入微地把握着青年莘莘的关切;它像是一座明亮的灯塔,在息息相通中指引着青年成长的方向。
打捞青年沉默的声音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更好地把广大青年团结凝聚到党的周围,是共青团肩负的重要政治任务。但毋庸置疑,面对市场化、社会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团组织与青年人离得远、不了解青年、不能解决青年的困惑,成为共青团工作的困局。如何打破这一困局,找到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是共青团面临的重大课题。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共青团通过网络手段联系和服务青年成为可能。
今年“五四”前夕,在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的直接倡导推动下,“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应运而生,成为共青团直接面向广大青年的网络前哨。
开通伊始,来自青年的诉求在第一时间“蜂拥而至”。各地青年通过微博、微信转发评论和网页留言等方式参与平台互动,各种各样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后台处理器源源不断地弹出问题,让“青年之声”的小编们都“惊呆了”——
网友“赵贝贝”问:父母总说他们是过来人,我们的新鲜思想和特立独行在他们眼里却是“怪胎”,既然是过来人,为什么不能理解我们?
网友“梧桐”问:我是农村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用尽力气学习,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上面,到了成年时期发现自己遇到的困惑很多,技能缺少,爱好很少,特长更少,想补救感觉已经晚了,我该怎么办?
网友“Shine”问:毕业季,国企、外企、私企、创业,四条路何去何从?
网友“玫玫”问:我是少数民族,有宗教信仰,我可以申请入党吗?
网友“白雪”问:我们乡下医院很多乱收费的现象,床位不够住院还要排队,通过什么渠道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
从个人情感到思想困惑,从困难救助到公益服务,从创业就业到人生规划,从民生诉求到国际形势,从天文地理到社会常识,从权益维护到问题反映,青年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但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青年发自肺腑的心里话,是那些平常没有机会说、不方便说、不知向哪里说的话,而在“青年之声”这里,它们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和宣泄的出口。
让人惊讶的是,原来在我们看不到的深邃海底,埋藏着这么多个性化的青年声音。如今,它们被一张“青年之声”的大网打捞上岸,在阳光照耀的沙滩上闪闪发光……
这恰恰反映出青年工作的本质:把握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
共青团中央对这些声音高度重视,动员了方方面面的力量梳理、回复、转办、研讨,用更大的劲头、更多的精力、更强的责任感来把这件事做好、做实。
一个困局是,“团组织和团干部的最大问题是离青年太远”,直接与广大普通青年接触的机会不多、渠道不畅。
一个认识是,全团“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做好‘青年之声’是责任所系,而不是额外添事”。
一个愿景是,全团要“通过‘青年之声’反映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
打通“最后一公里”
行百里者半九十。做好青年工作,难在融入青年、服务青年,更难的是将服务扎扎实实走完最后一公里,真心诚意送到青年手中。
这就是“青年之声”要做的事!
成立以来,“青年之声”面向广大青年的各种困难主动施以援手。
及时帮助焦虑迷茫的大学生打开心扉——
4月28日22时,“青年之声”开通的第一天,值班人员就在微博互动中发现一名大二学生流露出轻生情绪,于是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连夜邀请心理志愿者开展诊疗,发现该学生因融入集体生活受挫,存在较大心理障碍,立即组织当地心理问题专家介入,在辅导员的协助下以适当方式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悲剧。
全力为农村青年支招技术难题——
5月10日,网友“寿安一白丁”向“青年之声”寻求帮助,家乡丰收在即的麦田出现大面积病害,但当地没有农业技术员,全凭看农药瓶子,眼看麦子就要绝收……“青年之声”及时与山东省农科院的小麦专家王法宏对接,请他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实操方法。同时,这一问题连同图片经“青年之声”转发后,还吸引了几十位热心网友主动支招。
真情为社会青年切身利益鼓与呼——
5月17日,多名青年考生在微博上质疑201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存在反常现象。“青年之声”立即向国家卫计委反映。次日,国家卫计委官方渠道回应:试题未超大纲,没有泄密。这一事件成为当天新浪微博平台的热门话题,许多青年考生回应“青年之声”:“我们就是要一个说法,满意了!”消息发布当天,3500多位网友为“青年之声”点赞。
将弱势打工青年的安危时刻系挂心间——
6月10日,网友深圳打工女孩发微博称:“在深圳租房遭遇变态狂,我该怎么办?”“青年之声”在接到求助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络深圳公安部门反映此事。6月14日,该网友称,“警察已经抓了那个人,特别谢谢大家的关心,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美好!”问题解决后,为保护受害人隐私,“青年之声”的小编还细心地删除了原微博。
……
就是这样,“青年之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青年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来自共青团组织的温暖。
“这种帮助的前提是你要准确地知道青年在想什么、最需要什么。”一位从事共青团工作多年的团干部这样对记者说,“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共青团做的很可能是无用功,就得不到青年的认可。”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件细致入微的小事汇聚成青年的安危冷暖,诠释出青年工作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通过千百万青年的呼声和诉求,借助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把握青年的脉搏。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问题意识,用更大的责任心来面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位青年,不容有丝毫懈怠。这已经成为团干部的共识。
这是一场持久战,目标是直抵人心
4月28日,这是一个让南开大学博士张洪涛非常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他作为系列动画短片《我和我的国家引擎》的供稿人,与其他80余位青年代表一起参加团中央机关的开放日活动,并在刚刚开通的“青年之声”平台上留言。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时间给他回复留言的,就是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
张洪涛同学在留言中说: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特别幸运地赶上了全面深化改革、社会大发展的新时代,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对“四个全面”建设进程中勇于担当、贡献自身力量、实现“中国梦”充满期待,但同时也有一些困难和困惑。我想问一下,在青年人成长发展、就业创业等方面,共青团组织能为我们提供哪些服务?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
秦宜智同志不仅为张洪涛同学列举了具体的服务项目和途径,还详细介绍了新开通的“青年之声”平台。秦宜智同志指出,“青年之声”一方面是团中央联系青年的新媒体网络桥梁,另一方面也是青年的社交互动平台。他说:“我们要和全国青年朋友们一起努力,把共青团建设成为温暖的‘青年之家’。”
紧随其后,团中央机关和直属单位、中国青年网和“青年之声”专家团队等各方面力量都参与到回复接办工作中来。团中央为此组建了专门协调机构,制定了答复工作流程,将回应青少年的提问列为各部门的日常工作内容和定期考核指标。中国青年网专门抽调40余名年轻编辑组成“团团哥”和“青青姐”团队,24小时轮流值班,不间断地整理、报送和答复网友的各种问题。
“青年之声”是全体青年的平台,也是全团的“一盘棋”。
目前,团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等12个省(市)委也全面参与到青年之声的建设中来,全团努力撑起一片“公转”与“自转”并行的美丽星空,来覆盖和影响更多青年。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然而,青年的呼声,不仅渴望得到及时回应,更盼望有更为深入和持久的改变。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青年更需要的并不是一事一问式的咨询式服务,而是能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深入联系、实时互动的常态化服务。”“青年之声”运营中心负责人金锐这样表示,“坦诚地说,我们目前的回应服务能力确实还有不小的差距,但这已经成为我们正在加强的工作重点。”
据他介绍,平台活跃度得到不断提升的同时,青年网友迅速出现了不满足于一般性政策解读、希望增强问题回答的针对性;不满足于一般性的沟通,希望能够进行实时的深度交流;不满足于互动停留在问答层面,希望能够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方面趋势。这些问题的出现,对“青年之声”的长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正如没有O2O的互联网必将落伍一样,缺少服务能力的“青年之声”是没有黏性、走不长远的。必须把提升服务作为平台建设的根本。基于这一战略考虑,“青年之声”发起成立了成长、创业、就业、健康、志愿、心理、国学、维权八大服务联盟和“青年之声”婚恋服务委员会、“青年之声”爱心传递专项基金,尝试用众筹盟动的理念,将这场持久战推向深远。
“青年之声”成长服务联盟主席王义军表示,已组织了116位专家学者,覆盖29个省市区的省级团委、团校和青少年研究机构,以及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等12个科研院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公安大学等25所高校,学科背景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等,这些专家将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及时权威的帮助。
“青年之声”就业服务联盟主席王建华表示,针对平台反映出来的巨大的青年就业需求,将致力于推动国家人才网城市联合网络招聘平台与“青年之声”链接,共享招聘信息和简历信息,并辅之以人才测评、政策咨询、预约面试等服务,扩大公益招聘活动在广大高校毕业生中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促进供需信息对接匹配。此外,还将共同组织线下见面会、专场招聘会、大学生实习见习推荐会等。
“青年之声”创业服务联盟主席陈宗表示,将邀请红杉资本、真格基金、IDG资本、创新工厂等知名投资机构,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雷军、徐小平、沈南鹏等知名投资人,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工信部等相关政府部门,林毅夫、李稻葵、钱颖一、樊纲等专家学者,共同为推动青年创业搭建平台。
“青年之声”健康服务联盟主席丁鹏表示,已经集结了不同专业的百名医学博士和主任、副主任医生,他们来自北京二十多家实力最强的三甲医院。为青少年提供包括与青春发育相关的内分泌专业、儿科学专业,以及青少年精神及心理障碍、情感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专业服务。此外,还可以借助移动医疗的手机端,利用医生的碎片时间及时回答青少年的健康问题。
“青年之声”志愿服务联盟主席杨松表示,将依托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完善的组织体系,发挥现有的1000多个团体和个人会员,以及理论研究、文化宣传、权益保护、项目发展等7个专业委员会的优秀代表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吸纳拓展人才,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多样的智库平台,为做好服务青年、引领青年打造智力优势,做好人才储备。
……
“青年之声”充分运用“众筹”模式挖掘社会资源,共建立八个服务联盟和一个专项服务委员会、一个专项基金。其中,有四个服务体系来自团中央本身,三个来自中央部委,两个来自社会团体,一个来自青年自组织,从而将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专业资源与网络资源有效结合起来。至此,由“听-答”向“听-答-办”乃至“听-答-办-再听-再办”的循环模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共青团互联网+的历史性选择
零距离联系,交互式沟通,大数据运营。这是“青年之声”平台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确的工作模式和发展方向。
当前,互联网正在以崭新的方式重塑世界,互联网+的模式几乎可以连接一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谁洞悉了互联网的规律,谁掌握了互联网最前沿的技术,谁有效运用了互联网思维,谁就占领了领衔未来世界发展的先机。“青年之声”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只有主动适应这样的要求,才能真正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一是坚持用户至上。“青年之声”在上线运行的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共进行了10次迭代更新,从内容到载体不断贴近青年需求。通过12个入口,包括中国青年网和中国共青团网PC端、中国青年网移动版、中国青年网微博、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APP、中国青年手机报、共青团移动频道、12355热线电话和邮箱,以及未来网和中青视讯主入口,使“青年之声”广大用户形成的良好用户体验。
二是坚持大数据分析。“青年之声”大数据实验室配备专业舆情分析师,通过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不间断地收集和梳理青年信息,同时对各团省委报送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跟踪,动态分析其中反映的青少年情绪倾向和利益诉求,从中归纳总结不同青年群团的集中需求和重点问题,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工作建议和应对策略。
三是坚持实时追踪。“青年之声”努力做到实时发现青年群体集中关注的热点话题,动态追踪青年在相关问题上的政治诉求和利益表达,分析发展趋势和潜在危险。从这一功能出发,既可以作为收集青年对有关重点问题反应的重要渠道,也可以依托平台直接面向青年网友开展问卷调查,作为向有关单位报送青年动态的数据参考。
世界是平的,互联网+的世界更是如此。“青年之声”的建设,消弭了共青团与广大青年紧密联系的时空障碍,架起了一座不受阻碍的“时空桥梁”和“高速通道”。在互联网+的时代舞台上,共青团一定能够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准青年脉搏,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四个全面”波澜壮阔的建设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