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发布时间:2015-07-03浏览次数:

  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明河南建设之一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崛起振兴富民强省,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更加出彩,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文明河南建设推进大会要求,深刻把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揭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新形势下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明河南建设,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小康”;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也需要强大的社会舆论支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德法相彰、德法相宜;全面从严治党需要理想信念的支撑,需要共产党人的气节和精神。只有发挥好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重要作用,才能进一步提振必胜信心,增强改革勇气,构建德法并举、相得益彰的法治环境,营造公正廉明、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让精神文明之手真正硬起来。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省人民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创造两个文明建设新成果。  

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深刻把握当今社会综合实力竞争的特点趋势,不断提升我省综合实力。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构成要素和重要内容,存在并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现实生活中河南人的形象、干部的精神状态、社会风气和文化环境、行政效率和政治生态环境等“软实力”,直接影响我省开放发展的进程和效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不断集聚发展正能量,提升综合竞争力。  

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变化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切实解决“富脑袋”问题。解决了“富口袋”问题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期待社会风气的改善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解决好“富脑袋”问题,才能不断提升全民文化道德素质,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风好正是扬帆时。在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表彰中,我省的郑州、洛阳、许昌、濮阳、济源“五朵金花”竞相开放,14个提名城市群星拱戴,一大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闪耀中原。建设文明河南,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底气、更有自信。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就一定能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打造城乡一体文明的壮美全景,加快推进“四个河南”建设。(《河南日报》2015.5.12第1版)  

牢牢把住核心价值观这一兴国之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明河南建设之二

本报评论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工程。  

如何把握正确方向引正纠偏,使之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怎样坚守信仰汇聚力量,使之成为全省上下攻坚克难的精神支撑?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文明河南建设推进大会强调,我们要牢牢把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魂”,以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为基本要求,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文明河南建设,推动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取向、路径和行动。当今社会,既有“陇海大院”邻里相助的浓浓爱心、“全城吃面”的温暖善举,也有老人跌倒扶与不扶的道德纠结,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的戾气喧腾……道德图景越是斑斓复杂,越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思潮的压舱石、规范价值的定盘星。推进文明河南建设,必须牢牢把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兴国之魂。无论什么时候,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能变,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能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不能丢。  

要着力强化理论武装,坚定共同理想信念。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促进形成巨大的理想引领力量和目标召唤力量。  

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注重区分现象和本质,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在全社会唱响昂扬向上的正气歌,最大限度地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文明社会风尚。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常为义善之举、常做有益之事,一步一步构筑全社会的道德大厦。  

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更好地以文育人。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事,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加快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铸就昂扬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增强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要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法治信仰,建设法治文化,坚持德法相济,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以良法促善治,以善治促善行,不断增强全社会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将各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彰显于国家发展、社会运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开创文明河南建设的新局面。(《河南日报》2015.5.13第1版)  

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明河南建设之三

本报评论员  

“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搭建好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河南建设,必须紧紧依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化无形为有形、积小胜为大胜。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改造环境、转变社会风气、建设文明生活的成功实践。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之中,体现了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体现了群众的自觉参与意识和创造新生活的精神风貌。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要强化行为规范,在全社会形成抑恶扬善、扶正祛邪的良好氛围。国有国法,行有行规,家有家风。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什么是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什么是必须摒弃的错误观念?要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确立各行各业基本的道德标准,引导人们注重立言立行、做到嘉言善行。要区分不同群体、不同领域,有的放矢地开展行业规范教育,大力倡导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强化公共政策的价值导向和规章制度的刚性约束,制定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奖惩措施,使违反者不仅受到道德的谴责,还要受到制度的惩罚。  

要丰富载体,牵住精神文明创建的“牛鼻子”。文明城市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龙头”,是推动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有力抓手。创建文明城市核心要义是“文明”,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不能“牌子到手、创建到头”,要更加注重过程,更加注重常态长效,更加体现群众意愿。要深化拓展,在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激活基层创建细胞,扩大创建覆盖面,增强创建实效性。  

要探索创新,使创建工作始终充满生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创新,如此方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突出利民惠民,把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的过程同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注重把改善城市老旧小区、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的环境面貌和群众生活作为重点来抓,把看似琐碎却事关民生大计的“小问题”解决好;坚持寓教于乐,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平台,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转变思维方式、生活观念和行为习惯,提高法律意识、公德意识、市场意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旺盛生机和强大活力。继续用好这个载体,就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明河南建设,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河南日报》2015.5.14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