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好青年:向上是激扬青春的动力向善是修身有为的禀赋

发布时间:2015-07-02浏览次数:

中国青年网新余6月18日电(记者李延兵)“向上是一种力量,让你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成功不骄傲,向上的勇气与豪情会激发斗志,昂扬内心,追求向上的精神可以让自己永远不低沉。向善是一种修为,让你面对他人很从容,面对成功很内敛,骄而不燥,追求向善的姿态可以让自己永远很安静。”6月17日下午,团中央“向上向善好青年”分享团成员、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苏佳灿在江西新余学院与学生们一起分享时道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6月16-18日,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分享团成员走进江西,哈尔滨市“最美人民警察”赵静、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苏佳灿、切糕王子品牌创始人阿迪力·麦麦提吐热、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沙河桑武与江西新余学院的青年朋友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分享交流。  

苏佳灿:医者仁心 不辍从军报国路

“心动100次不如行动一次,人生需要在失败中坚持,在失败中抵抗困难,保持乐观的态度,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新余学院当学生问苏佳灿如何让自己与梦想更接近时,苏佳灿告诉在场的学生。 

整场分享会,上海当地医院里最年轻的副教授苏佳灿现场分享了他从学生到军人、到教师、到科学家的经历。 

20年前,当苏佳灿面对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选择时,他依然选择走进第二军医大学,立志做一名服务军民的人民军医,只因喜欢穿上橄榄绿,穿上白大褂。20年弹指一挥间,在第二军医大学这所军医成长的摇篮,苏佳灿努力实现“立志献身医学、终身报效祖国”的青春誓言。 

大学五年为了学业他读了大约十米厚的书,在校一有时间就泡图书馆,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第二军医大学,从硕士到博士他又读了大约十米厚的书籍,同时每周花四天骑自行车跑40分钟到同济大学修力学学位,博士期间,为了实现军医梦想,为了将来可以上战场,苏佳灿选择了创伤骨科。 

20年来,他跑遍4000里青藏线,完成青藏高原首例“股骨微创内固定术”,为105岁高龄老人进行骨折手术,创造医学奇迹,成为生命最后的守望者,在上海,凡是80后、90后、00后老奶奶需要医治时都会去长海医院找苏佳灿治疗。 

“做医生该有担当,不能因为怕风险就放弃病人。”在苏佳灿看来,身为医生,救死扶伤是基本职责,还应该为患者考虑更多。2008年,刚刚成为第二军医大学副教授的苏佳灿主动请缨加入医疗队,千里驰援奔赴四川。  

在汶川地震中抗震英雄刘冬为挽救战友,被倒塌的废墟压了72小时才被救出。当他从四川成都送到长海医院时左腿已经截肢,面对病情危重的战友,苏佳灿主动申请担任他的主治医师,在之后的100多个日日夜夜里每天24小时镇守病房,经过51次全院会诊,30多次的手术,终于将刘冬从死神的手中拽了回来,他逐渐可以坐上轮椅、带上假肢成功站立起来。“那时,上海的头条标题都是一样的,刘冬站起来了。” 

6年过去了,现在的刘冬不仅已经结婚,而且已为人父,家庭美满。 

看着平时所使用的骨科器械和耗材都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许多老百姓负担不起,苏佳灿觉得有责任去改变现状,为了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物植骨材料,苏佳灿从上海东北角的五角场一次次横穿整个上海到西南角的华东理工大学,为的是探究材料领域的奥秘,“为什么中国不能用自己研发的生物植骨材料?如果有自己的技术,那创伤骨科看病就可以不用花费那么高昂的医疗费。”苏佳灿说。 

桑武:不能辱没军人的荣誉 面对危难挺身而出

每一场救火都是自己鼓励自己往前走,每一次都和自己说还有生命等着我救助,还有国家资产需要保护,19年从军路让桑武成为人民最满意的消防员。 

面对危险中生命的求助,桑武没有因为艰难而放弃救援。身为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回顾自己的经历,2010年7月16日,作为指挥员参与了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的消防及救援工作。在距离火海十几米的地方坚守8小时,以右手手背几乎完全烧伤为代价成功关闭了储罐阀门,为扑救大火起到关键性作用。 

“多年来,我经历险境无数,但从未见过这阵势。那一刻,我们像走在地狱里,大火在头顶熊熊燃烧,浓厚、刺鼻的黑烟滚动翻涌。”桑武说。 

“走进罐区后,我把自己留在5号罐,因为它离起火、爆炸点更近一些。”桑武身背70多斤的装备和战友一起关闭了4个石油阀门32000转,每一转都如举着千斤铁重一样,轮盘上的铁毛刺就像滚烫的烙铁疼痛难忍,血还没流出来,就被黑油腻住了。 

“比疼痛更难熬的是灼热和焦渴,面对大火,没有可以降温的水枪,更没有能喝的水,整个人都要被烤焦了、掏空了。”桑武说,在最渴的时候,他和战友喝了地上流淌的油水。 

在江西财经大学的分享会上,有同学问桑武在面对危险时心里想的是什么,桑武回答:“面对危险我内心也时常感到恐惧,但是在那个时刻我必须挺身而出。”  

“在面对生死时,我也害怕,在面对各种想不到的困难时,我也畏惧,但不论怎样,自己从没后悔过、逃避过。”现在桑武的右手手皮被完全烧坏了,一有天气变化,疼痛、麻木等等各种感觉,十分不舒服,“但是部队给了我坚强、勇敢,是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无私和奉献。” 

2014年,大连一座100多米的高层建筑失火,桑武登上举高车,由于现场起了大风,他站在百米高空承受云梯左右近两米的摇晃,战斗了近3个小时。从军20年来,桑武曾参与指挥灭火救援达3000余次,解救遇险被困群众超千人。 

在分享会上,桑武都会说这样一句话:“面对困难,我没有辱没军人的称呼,没有辱没消防员的荣誉,我愿意为它付出一切。” 

赵静:三尺岗台 在为民服务中收获幸福感

“如果琐碎事儿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成为影响群众子女入学、看病住院、出国出差等工作生活方面的急事、难事,影响的是居民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家庭的和谐美满。”面对日常工作繁琐的户籍工作,赵静从未厌烦推诿过。 

“尽管我只是一名普通民警,但一定会在职权范围内维护好法律尊严和人民的合法权益,为祖国和人民尽一份微薄之力。”分享会上赵静说。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全省户籍警中首创了“荣市小赵”微博平台和“荣市小赵户籍坊”微信公众平台,为群众提供了永不打烊的户籍窗口服务。她以其独有的“微笑式”工作风格,赢得了“最美人民警察”的称号。 

针对群众办理流程不熟的问题,赵静设计使用了《户籍窗口咨询单》,把日常十几项户籍申报项目、近40份留报材料目录、8个相关业务部门地址和联系方式全部印在上面,对前来办事的居民当面告知按勾划好的项目准备材料,“傻瓜式”操作简单易懂,受到了辖区群众的欢迎。  

她说:“保持工作状态并没有什么密决,无非就是:多一点主动、多一点真诚、多一点微笑、多一点爱心。” 

她把自己追求的幸福融入到三尺工作岗台上,她每天用微笑倾听着群众的诉求,耐心地回答着群众的提问。 

赵静的幸福很快得到辖区群众的认可,每当她看到辖区居民满意、连声道谢地离开时,她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幸福、微笑地工作,拉近了民警和百姓的距离,辖区百姓把派出所小赵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有事情都会想到热心、善良的小赵。 

辖区内有位名叫赵雅茹赵大妈,她是赵静在登门办理二代证时结识的。老人一辈子单身,双腿瘫痪多年,仅靠低保生活。多年来赵静就像对待自己老人那样照顾她。 

赵静经常像回娘家一样到赵大妈那里做家务,逢年过节还会给老人买上一些东西。老人逢人就说:自己晚年生活是幸福的,她捡了一个警察姑娘。 

“民警小赵”对群众好,辖区居民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家里结婚、生子他们都给赵静送来一份喜糖,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悦。赵静觉得欣慰,她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多人在分享着她的幸福。 

“美丽的静姐姐为何能一直保持甜美的微笑呢?”新余学院的学生提问。 

“尊重他人,珍惜岗位,感恩社会,做每一项工作的时候,都能希望他人感受到我们的价值,让群众感受到我的善意和温暖。”赵静说。 

分享会结束后,江西团省委副书记伍复康说:“向上向善的力量,就是通过个体微小的力量去影响身边更多人,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国家力量。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份,在国家力量的感召和组织下,实现合力而为,让全体民众每个个体都能发挥自己的力量。”